瑞安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办
要闻播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要闻播报 
“四个一批”精准发力 智能制造引领瑞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 2019-08-08 16:11:28    

眼下,智能制造热潮奔涌,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机器换人层出不穷,颠覆了传统制造业已有的生产方式,让我市的制造业站到了由大变强的历史新起点上。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市该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呢?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力扛好智能制造发展“大旗”,通过推出一批政策激励大礼包、招引一批行业领先服务商、打造一批公共创新大平台、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好项目等“四个一批”举措,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190808161316.jpg


一批科技项目实现成果转换


眼下,瑞明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智造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据悉,该项目是省“152”工程项目,位于省级智能成套装备高新区,总投资21亿元、用地380亩,预计年内完成一期主体工程。


项目达产后可年产发动机缸体、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等轻量化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1550万件,为上汽等国内众多整车厂商配套,市场占有率将超35%,年产值超50亿元,带动4个省“152”工程项目成功落地,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示范项目。


去年,瑞立汽车零部件智造项目开工。该项目投资额达21亿元,将聚集科技研发、产品制造、仓储物流、培训中心等多种业态,预计年产值30亿元。


一个个质量效益优、智能水平高、研发能力强的项目成功落地,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引导我市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集群驶入发展快车道。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瑞安第一批1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部开工,其中智能工厂项目3个、数字化车间项目5个、智能生产线项目5个,智能工段项目2个;第二批申报的7个试点项目已筛选完成,争取今年全面开工。


此外,今年我市有9个项目入选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计划,在四类项目中全面开花,个数和类别都创历史新高,居温州第一、全省前列。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3个项目列入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改项目,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


同时,我市企业不断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市场化步伐,促进产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的“高耐碱氨纶纤维”、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定时回流空气干燥器”获2018年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项目二等奖,浙江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的“抗染色服装革用湿法聚氨酯树脂”获三等奖。


一批创新平台加快产业集聚


项目的落地、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平台的支撑。近年来,我市围绕构建“高新区+特色小镇+科创园+小微园”的平台体系,坚持筑巢引凤,加快建设“一区十园五平台”。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构建以温州国家自创区“瑞安园”为龙头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形成“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瑞安科技城”的空间布局,力争打造“前端研发、中端加速、后端产业化一体”“产、城、人融合”的县域创新版图。


作为“瑞安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新产城科创园已经开工,其中一期工程预计年内完成部分主体结顶。据介绍,东新产城科创园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占地553亩,预计可以集聚200多家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服务机构,是今年温州唯一的信息与科技服务领域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


 “东新科创园是针对瑞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需求而建设的。”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建成后将以信息产业为核心,以创意产业为特色,孵化生命健康产业和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服务于温瑞机械、电力、材料、鞋服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信息经济、创意经济、生物经济和绿色经济协同和创新发展。


同时, 我市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小微园。今年,我市计划开工仙降时尚智造(箱包)(二期)、塘下沙渎汽摩配、潘岱时尚轻工小微园等7个小微园,开工面积600亩,竣工6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小微园开工2个,开工面积252亩、竣工35.6万平方米。


此外,我市还不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企业有需求、技术有成果、人才有团队”的格局。去年3月,国家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质检中心正式落户瑞城;我市还相继组建了北航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浙南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南“双创”中心、温州大学海尚机器人学院等。


一批服务被优化成企业“引路人”


企业面对智能化改造,自然还需要“引路人”的点拨。为此,我市搭建平台,引进了一批行业内领先的服务商,引导企业做好智能化改造,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明镜公园旁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服务综合体的市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在中心的智能制造平台功能区,一本《带你走进智能制造》的“电子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智能制造的知识通过投影机投射到这本“书”上,参观者可以一边了解智能制造,一边感受高科技带来的阅读感受。


5月21日,市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投用。该中心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瑞安智能制造需求为导向,整合智能制造服务资源,聚焦产业数字化,开展智能制造平台搭建、项目实施、案例展示等,为瑞安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定制化的高端服务,打造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的综合枢纽。


据介绍,该中心总建筑面积1094平方米,内设展示厅、会议室、办公区等。其中展示厅是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的“核心”,涵盖智能制造平台介绍区、平台功能区、案例展示区、荣誉展示区、政策解读服务区、智能装备产品展示区、可视化现场展示区、未来概念区等八大板块。目前,该中心已入驻13个优质智能制造服务商,主要开展智能制造平台搭建、项目实施、案例展示、政策咨询等服务,“一站式”为我市企业提供专业的智能化改造服务。


去年,我市还通过政府购买企U专家服务云平台,助力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培育发展新动能。据介绍,该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针对瑞安工业企业产业特点建立的。该平台入驻百余名行业专家,涵盖各个领域,可以为企业快速高效地匹配专家、诊断问题,并通过线下专家服务,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一批惠企政策解决启动资金


日前,一个190多万元的“红包”进入瑞明集团的公司账户。“真没想到能提早一年就拿到项目技改奖补资金。”瑞明集团董事长助理何德道说。


从递交财政预拨申请资料,到奖补资金实际到账,正是得益于我市对智能制造实施的“最大力度”的补奖政策和“最快速度”的兑现政策。


近年来,我市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把产业布局更多地向智能制造靠近。然而,启动资金难是企业智能改造中遇到的第一道坎。如果按照以往“项目完成单次结算、次年统一兑现”的奖补老办法,很多企业就会因技改资金缺乏而对智能制造望而却步。为此,我市出台了一批特色激励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今年,我市率全省之先推出财政奖补专项资金快速兑现机制,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我市对企业投入类的补助实行提前预拨,企业兑现奖励至少提前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单次累计完成200万元以上投资额的,按照实际补助额的80%予以预拨付;对列入智能制造试点的企业,累计完成200万以上投资的,按照已完成投资额的25%、20%、15%给予先行补助。


截至目前,我市已快速兑现财政奖补资金1.5亿元,其中兑现2018年第一批技改项目补助资金4613.81万元;已审计确认的首批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投资额3422.18万元,预计需提前预备补助762.42万元,将于近日予以兑现。


2018年,我市还率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工作,制定《瑞安市汽摩配和制鞋行业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对智能制造服务商给予免除租金、试点项目奖补等优惠政策。据介绍,我市单独列支财政资金1亿多元,在汽摩配、制鞋行业遴选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智能工段时段项目,分别给予25%至45%的补助,最高奖补可达1500万元。


    除了财政资金补助外,我市还有效调动银行“经济后援”的力量,新出台《瑞安市财政专户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办法》,对列入智能化改造、技改项目库等企业,单项融资需求在200万元以上的,采取财政资金综合竞争性存放机制,银行给企业贷款投放多少,财政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在该银行定期存放一年,无需任何抵押,仅凭项目贷款,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压力,破解启动资金难题。


瑞安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办 地址:瑞安市府大院综合楼343室
E-Mail:ragsl@163.com 浙ICP备18014227号-2号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0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