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种精神做一个“匠人”
精耕制造业27年,始终专注于做好每一台机器,较真于每一个零部件,坚定不移地走在“机械制造”这一条道上,一步一个脚印——浙江通力重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建忠,正是匠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做实业,就要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项建忠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带领通力进入行业第一阵营的关键,就在于“稳健”二字。
潜心修炼内功的“匠人” 项建忠的微信名是“大象”,头像也是一只大象。在一次EMBA研修班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大象”。起初只是同学之间的小乐趣,没想到多念几次,项建忠对这个昵称越发喜爱,除了与名字契合的高大身材,最重要的还是他给人的如“大象”一般的稳健印象。27年来,曾有不少企业家朋友推荐项建忠一些“赚快钱”的渠道和方式,都被他一一谢绝。 这股匠人独有的执拗劲儿,让通力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中,一枝独秀。今年初,通力刚刚搬进了位于瑞安大桥旁,占地100亩的新厂房——通力科技产业园。今年前五个月,公司产值已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行业不景气的当下,我们更是要潜心修炼好内功,才能蓄势待发,抢抓下一轮机遇”,在装备改造、工艺提升、技术升级等硬件建设上,项建忠从来“花钱不眨眼”。 为了解决众多的技术问题,通力曾经在年销售额只有2亿多元的情况下,投入技改资金1亿多元。3年技改资金超过2亿元。但从那一年开始,通力彻底突破瓶颈,年产值增长速度提升到了40%以上,此后保持着年增30%的均速。 近年来,通力每年的研发费用支出都占到产值的5%。并且不断从瑞士、德国、美国引进了300多套先进的齿轮加工和检测设备,一些设备加工和检查的精度堪比国家级检测中心标准,一些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力的员工经常说,“项董买设备,投技改,眼睛都不眨一下”。但项建忠坚定地认为,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离不开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现在投入的资金,会在不久的将来产生效益,帮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带队去看世界的“匠人” 2011年,当公司不断增速前进的同时,项建忠高票当选瑞安市工商联首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担任的主席。这份来自企业家们的信任与敬重,是对项建忠二十七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的肯定。 担任温州市工商联副主席、瑞安市工商联主席的这几年,项建忠不仅组织企业家赴高校充电学习,还组织开展“学标杆、促升级”活动,鼓励企业间相互参观学习,或者走出去,去看世界各地各领域更先进的企业。 这几天,项建忠和瑞安市50多名企业家刚结束了为期5天的浙江大学“充电”之旅。此番浙大“充电”行,项建忠感慨,“当今社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种新思潮迭代更新越来越快,企业家必须及时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这是今年第一次较大规模的企业家外出培训,我们希望把这种培训延续下去。” 2015年,他带团飞往欧洲考察工业4.0。所见所感,令他关不住话匣子。“还是要提高产品附加值,这点在参观欧洲企业时深有感触。”项建忠说,他们在参观瑞士精密仪器制造“罗爵杜比”工厂时,了解到这家工厂之前曾受到日产电子表的冲击,手工制表业陷入发展低潮。但他们通过引进时尚元素、植入文化,把手表打造成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让原本只具有单一计时功能的手表,增加了收藏、艺术等附加值,把工厂从倒闭边缘拉了回来。“如今,‘罗爵杜比’一年只生产4000只手表,其中最便宜的也要十几万元一只。” 项建忠说,这个故事也给瑞安企业家很多启发,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走附加值高、差异化的生产路子。近几年,通力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从生产小型减速机到大型减速机,已经尝到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甜头。“10年前的低端产品卖1.5万元/吨,现在的产品精度提高,产生的噪音低,传递的效率高,目前最新的减速机产品销售价格已经达到七八万元/吨。” 此外,项建忠带领瑞安市工商联与中职、高职、大专院校对接,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进驻企业;与环保部门建立交流机制,预防企业在环保方面“亮红灯”;引法律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金融贷款等各项法律问题……作为瑞安市工商联带头人的这6年,项建忠赢得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 在人才方面,项建忠呼吁温州在积极加大人才引入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本土人才培育和发展。针对蓝领、高管、本科以上等不同人才,予以不同力度的扶持。“没有第二产业的发展,谈何第三产业的繁荣,政府应当从政策等多方面鼓励做精做专的中小企业”,项建忠所做所看所思所想都在制造业。 来源: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