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立集团举办“质量月”活动——“QC(质量控制)改善案例”成果发表会,来自企业一线的员工代表们纷纷登台,通过“比武”演讲,分享各自部门团队的“成功质量改善案例”。
经过评委现场打分,电器装配车间的“江淮240系列电磁阀质量改善”项目获得一等奖;机加二车间的“五菱缸体油塞一体式质量提升”项目、气阀装配车间的“高度阀质量改善”项目获得二等奖;配件装配车间的“ST干燥器阀体装配合格率提升改善”项目、配件技术质量部的“新能源电控空压机”项目、基础冲焊车间的“分离开关手柄脱落质量改善”项目获得三等奖。
10月15日17时30分,匆忙吃完晚饭的“考生”们陆陆续续走进一楼会议室“待考”,有些人从容地坐在椅子上休息,有些人脸上略带紧张,有些人嘴里念念有词……
据悉,此次参加考试的“考生”为瑞立集团13个车间的16位一线工作人员代表,“考官”则由集团领导、技术骨干组成。现场,每位“考官”手持一张评分表,他们将根据员工的现场演讲及现场解答打出相应分数。
记者看到,评分标准共9项,分别是分析逻辑、质量工具使用、改进效益、推广价值、图文并茂、演讲时间等。
“今年的质量月活动是瑞立集团近年来历时最久、选材最广、参与度最高的一次,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形成人人参与质量工作,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加快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瑞立集团执行经理余锦瑞的发言中,“考试”正式拉开序幕。
现场,16位“考生”以PPT的形式在台上讲述各自项目的亮点,不同风格的演讲给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第一位上台“比武”的是来自机加三车间的桂海亮,他讲述的题材是“PA助力器中体合格率改善”。率先“出征”的他略显紧张,但很快就进入状态,将项目发现问题的调查报告、原因分析、临时措施、纠正措施、改进效果等进行详细的讲述。
“考生”演讲结束后,“考官”针对演讲的内容进行专业提问,现场指出不足,一旦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大家都停下来,现场展开热烈讨论。
“生产是主动的,检验是被动的,所以我们一直坚信,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改进、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比武”现场,瑞立集团副总经理冯乾存说。
“别看他们上台演讲才10分钟,台下积累的可是一个团队十几人10多年的工作经验。”采访中,一考官说道。
“比武”过程中,来自机加二车间一线员工陈阿友关于“五菱缸体油塞一体式质量提升”的演讲让记者记忆深刻,他参加演讲的项目以0.22分之差位居第二。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合作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产品品质的要求特别高,特别严。”陈阿友说。
长期以来,由瑞立生产的五菱缸体系列在总装检测后,产品漏油的情况偶有发生,为此,该产品的合格率成为机加二车间所有员工的“心头病”。
为了彻底治愈“病情”,该车间成立了临时“克难攻坚小组”,决定研发“治疗偏方”。
经过多次与技术人员沟通,“克难攻坚小组”自行制定了临时措施,对漏油原因进行全面剖析,结果显示可能存在设计不合理、加工工艺不合理和加工设备维修不良等三种诱因。再根据三种诱因,该小组出台了改进措施,经过加班加点试验再试验,分析再分析,几经波折后,改进后的产品经测试,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这次合格率的提升,不仅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给我们团队带来了工作动力,有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机加二车间负责人余小清说。
据悉,“成功质量改善案例”成果发表会是瑞立集团2016年“质量月”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
为全面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真正落实公司质量目标,在员工中强化“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的质量理念,严格执行“不接收不良品,不生产不良品,不放过不良品”的“三不原则”,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化作业能力,形成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常抓不懈的生产氛围,确保实现公司2016年年度质量目标,瑞立集团高层决定于8月份,在各部门开展以“人人参与,持续改进”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
8月份以来,瑞立集团各部门的干部积极动员,员工积极参与,顺利开展了自查自纠、质量月宣传横幅、看板制作及质量专题培训等项目,活动范围涉及全部车间及技术、质量部门,共1000余人参与了“质量月”活动。
全体员工还结合公司的质量现状,结合本岗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就产品质量、技术更改、产能提升、工艺工装、安全生产、环境改善、降低成本等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经梳理,公司共挑选出439条可行性建议。
此外,各团队积极开展QC(质量控制)改善项目。发表的QC改善成果数较去年同比上升64%,内容涉及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升,新能源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检测方法改善,装配防呆工艺改善,产品外观质量改善,模具加工周期改善,产品包装物改善等多个方面。经过初赛评审,筛选出16个优秀的项目,向公司汇报改善成果。
“质量是‘常青’企业的‘定海神针’,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质量工作,让每一位员工都争做‘质检员’,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优质’当成一种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瑞立集团主抓生产的副总经理颜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