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业始终坚持注重技术创新,累计到目前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已超过1800万元,今年还创立了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通力重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伟说。
日前,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发布2015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结果。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我市位居全省第10名、温州第3名,全省排名相较2014年度大幅提升41位。这是我市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
2015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我市位居全省第10位、温州第3位,全省排名足足比上一年度上升了41个位次。其中5个一级指标中,技术创新综合评价排序最好,位居全省第2、温州第1。
“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企业研发机构、R&D活动、工业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等数据指标上,我市在过去一年里的表现处于全省中上游水平。”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在23个二级指标中进入全省前10的指标有6个:R&D活动人员情况排名全省第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情况排名第5、企业R&D活动人员情况排名第2、开展R&D活动企业情况排名第10、企业R&D经费支出情况排名第3、科技型中小企业情况排名第6。
据了解,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每年开展一次,是依据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科技产出、转型升级和创新环境等监测指标内容,从科技进步规模、科技进步水平、相对于上年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的监测评价,也是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依据。
全市科技进步排名上升,背后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据了解,为了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市近年加大力度出台了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深化科技合作,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据了解,今年1至8月,我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79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7.43亿元,同比增长8.7%,新产品产值142.75亿元,同比增长17.6%。
我市还重抓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申报3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总数达459家;新增温州市科技(创新)型企业50家,总数达514家;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38家;评选推荐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与此同时,今年我市已投入1503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持76个工业项目,同比增加73.8%,拉动社会研发投入近亿元,预计项目完成后可实现销售额近6亿元。
全市企业在政府引导下激发创新动力,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通力保持平均每年不少于销售总额4.3%的研发费用投入,企业研究院每年都开发不少于5项科技新产品,且每年都不少于2项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杨伟介绍,通力近年坚持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培养技术人才,保证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据悉,今年以来,我市新增力诺、环球、凯瑞特等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总数达12家,新增数和总数均居温州第一位。